6月7日傍晚,博士生孙同学(化名)正在实验室里做实验,眼看进行到收尾步骤,没有任何征兆,实验玻璃瓶突然爆炸,散碎的玻璃渣飞射。 孙同学只听到“砰”的一声,整个人瞬间被震得浑身发麻,耳朵也有点嗡嗡的。孙同学迅速冷静下来,摸到脖子在流血,意识到身上应该有不少伤口。这时,身旁的几位同学也迅速赶来,赶紧帮助他简单包扎按压,把他送到深圳大学总医院急诊科。
血管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整形美容科三方共同会诊。经过初步诊治,小孙全身大大小小的伤口加起来有十多处,伤口集中在他正面上半身的颈部、面部。除了最危险的颈部伤口之外,眼眶周围,下巴、耳朵、手指、肩膀、前胸……都不同程度受伤。其中,出血最大的伤口在右侧脖子上,目测有3公分长。最深的伤口在右侧下颌,皮肤直接被炸出了一个“洞”,大约一指节深。
经过快速B超探查,医生判断,小孙没有伤到颈动脉,或其他重要的血管神经,立即决定由整形美容科主任宋仁刚实施手术。进入手术室,上台打开创面一看,深圳大学总医院副主任医师宋仁刚发现,患者颈动脉鞘全开了,再深一点就有生命危险。颈动脉鞘是指包裹着颈部重要血管和神经的“保护套”,颈动脉血管已经直接暴露,如果“玻璃弹片”再深一点,将直接损伤到颈动脉,而颈动脉一旦被离断,病人会在几分钟之内大出血,导致休克死亡。
手术中,宋仁刚仔细为患者清创、止血、缝合,为了防止一些细小的玻璃碴掺杂嵌进创面,他头戴手术放大镜仔细反复检查。经过2个小时的手术,孙同学顺利推出手术室。目前,孙同学正在住院,恢复休养中。
安全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首要任务,实验室化学物品多,部分材料易燃易爆,属于高危区域,一旦发生安全事故, 实验室的损失是无法估计的。尽管老生常谈,反复叮嘱,实验室安全问题却频发。
近两个月,就发生了两起实验室安全事故:
1、2022年5月3日仁和镇二三产业基地北京六合宁远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层实验室发生火灾,4名实验人员受伤,其中两人轻伤,另外两人伤情较重。
2、20 22年4月27日上午,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的中南大学官方微博发布通报称,4月20日10时50分左右,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发生一起爆燃事故,学院一名博士研究生受伤。
高等学校实验室易发生火灾事故的隐患
1. 安全防火规章制度不健全
实验室的安全防火要做到万无一失,最重要的一条是从事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安全防火规章制度、实验操作规程进行工作。但是,由于实验室的安全防火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引起学校、实验室等各级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以致实验室的安全防火管理条例、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和严密。
2. 电气线路老化,配电不合理
实验室的电气线路老化,严重超负荷,乱扯乱拉电线安置仪器设备,不认真进行电气线路的设计、不对电力负荷进行计算、论证,是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防火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大隐患。这类问题大多发生在一些建立较早或后来改建的实验室。由于电源容量不足,电源线老化加之仪器设备日趋增多,用电量急剧增大而造成电路故障起火。轻则保险丝熔化,严重时出现短路起火。
3. 易燃易爆危险品存放、使用不合理
实验用易燃、易爆药品、气体的存放、使用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国家财产和师生的生命安全,是高等学校实验室发生火灾事故较为常见的原因之一。在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存放、管理方面,存在着仓库建设不合理或面积过小不利于分类存放和管理的现象,有的高校甚至将易燃易爆危险品放在教学楼内,将试剂库兼作实验室。
4. 实验室工作人员思想麻痹、松懈,安全防火重视程度不够
思想麻痹、松懈、安全防火重视程度不够是实验室发生火灾事故的最危险因素。特别是高校中某些需要24小时昼夜工作的实验室(如微机实验室),工作人员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防火,坚守岗位,一丝不苟,就更显得重要。
5. 实验室缺乏必备的消防设备
据调查,高校实验室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缺乏必备的消防设备的现象。有些实验室即使配备了一定的消防设备,由于没有专人进行管理和定期的检查,失效的消防器材得不到及时更换,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看,均达不到安全防火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实验室的性质不同,有适宜分析、测试的大型精密仪器实验室;有使用易燃易爆药品、气体的化学实验室;有存在外泄危险的微生物实验室等。容易引起的火灾种类不一,因而其扑灭的方法亦不同。像这种适应不同特点实验室需要的灭火设备和器材的配备则更加不足。